| 
 
  
1 范围 
   本标准规定了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原料乳中三聚氰胺的方法。 
   本标准适用于原料乳,也适用于不含添加物的液态乳制品。 
   本标准定量检测范围为0.30 mg/kg~100.0 mg/kg,方法检测限为0.05 mg/kg。    注:当原料乳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大于100.0 mg/kg时,具体操作方法见6.2.2.3.2。 
2 规范性引用文件 
   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随后所有的
修改单(不包括勘误的内容)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,然而,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
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
   GB/T 6379.1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(正确度与精密度) 第1部分:总则与定义    GB/T 6379.2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(正确度与精密度) 第2部分: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
    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   GB/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 
3 原理 
   用乙腈作为原料乳中的蛋白质沉淀剂和三聚氰胺提取剂,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,高效液相色谱
-紫外检测器/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,外标法定量。 
4 试剂和材料    除另有说明外,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以上规格,水为GB/T 6682规定的一级水。 4.1 乙腈(CH3CN):色谱纯。 4.2 磷酸(H3PO4)。 4.3 磷酸二氢钾(KH2PO4)。 4.4 三聚氰胺标准物质(C3H6N6):纯度大于或等于99%。 4.5 三聚氰胺标准贮备溶液:1.00×103 mg/L。 
             称取100 mg 三聚氰胺标准物质(准确至0.1 mg),用水完全溶解后,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,
            混匀,4℃条件下避光保存,有效期为1 个月。 
          4.6 标准工作溶液:使用时配制。 
          4.6.1 标准溶液A:2.00 ×102 mg/L。 
             准确移取20.0 mL 三聚氰胺标准贮备溶液(4.5),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混匀。 
          4.6.2 标准溶液B:0.50 mg/L。 
             准确移取0.25 mL 标准溶液A(4.6.1),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混匀。 
          4.6.3 按表1 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标准溶液A(4.6.1)于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混匀。按表2
            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标准溶液B(4.6.2)于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至刻度,混匀。 
          表1 标准工作溶液配制(高浓度) 
  
  
    | 标准溶液A体积(mL) | 
     0.10 | 
     0.25 | 
     1.00 | 
     1.25 | 
     5.00 | 
     12.5 |    
  
  
  
    | 定容体积(mL) | 
     100 | 
     100 | 
     100 | 
     50.0 | 
     50.0 | 
     50.0 |    
  
  
    | 标准工作溶液浓度(mg/L) | 
     0.20 | 
     0.50 | 
     2.00 | 
     5.00 | 
     20.0 | 
     50.0 |    
 
表2 标准工作溶液配制(低浓度) 
  
  
  
    | 标准溶液A体积(mL) | 
     1.00 | 
     2.00 | 
     4.00 | 
     20.0 | 
     40.0 |    
  
  
  
    | 定容体积(mL) | 
     100 | 
     100 | 
     100 | 
     100 | 
     100 |    
  
  
    | 标准工作溶液浓度(mg/L) | 
     0.005 | 
     0.01 | 
     0.02 | 
     0.10 | 
     0.20 | 
      
 
4.7 磷酸盐缓冲液:0.05 mol/L。 
称取6.8 g磷酸二氢钾(4.3)( 准确至0.01 g),加水800 mL完全溶解后,用磷酸(4.2)调节pH至3.0,
  用水稀释至1 L,用滤膜(4.9)过滤后备用。 
4.8 一次性注射器:2 mL。 
4.9 滤膜:水相,0.45 μm。 
4.10 针式过滤器:有机相,0.45 μm。 
4.11 具塞刻度试管:50 mL。 
  
  
    
    5 仪器  
5.1 液相色谱仪:配有紫外检测器/二极管阵列检测器。 
5.2 分析天平:感量0.0001 g 和0.01 g。 
5.3 pH 计:测量精度±0.02。 
5.4 溶剂过滤器。 
  
  
    
    
    6 测定步骤 
6.1 试样的制备 
   称取混合均匀的15 g原料乳样品(准确至0.01 g),置于50 mL具塞刻度试管(4.11)中,加入30 mL
  乙腈(4.1),剧烈振荡6 min,加水定容至满刻度,充分混匀后静置3 min,用一次性注射器(4.8)吸
  取上清液用针式过滤器(4.10)过滤后,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用试样。 
6.2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
6.2.1 色谱条件 
   a) 色谱柱: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,SCX,250 mm × 4.6 mm(i.d.),5 μm,或性能相当者。 
   注: 宜在色谱柱前加保护柱(或预柱),以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。 
   b) 流动相:磷酸盐缓冲溶液(4.7)- 乙腈(70+30,体积比),混匀。 
   c) 流速:1.5 mL/min。 
   d) 柱温:室温。 
   e) 检测波长:240 nm。 
   f) 进样量:20 μL。 
6.2.2 液相色谱分析测定 
6.2.2.1 仪器的准备 
   开机,用流动相平衡色谱柱,待记录器所记录的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图线称为基线。基线稳定后开始进样。 
6.2.2.2 定性分析 
   依据保留时间一致性进行定性识别的方法。根据三聚氰胺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,确定样品中三聚氰
  胺的色谱峰(参见附录A)。必要时应采用其他方法进一步定性确证。 
6.2.2.3 定量分析 
   校准方法为外标法。 
6.2.2.3.1 校准曲线制作 
   根据检测需要,使用标准工作溶液(4.6.3)分别进样,以标准工作溶液浓度为横坐标,以峰面积为
  纵坐标,绘制校准曲线。 
6.2.2.3.2 试样测定 
   使用试样(6.1)分别进样,获得目标峰面积。根据校准曲线计算被测试样中三聚氰胺的含量(mg/kg )。
  试样中待测三聚氰胺的响应值均应在方法线性范围内。 
   注:当试样中三聚氰胺的响应值超出方法的线性范围的上限时,可减少称样量再进行提取与测定。 
6.2.3 结果计算 
6.2.3.1 计算公式 
   结果按式(1)计算: 
  
  
    
    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X = c ×(V/m)×(1000/1000)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(1) 
   式中: 
   X——原料乳中三聚氰胺的含量,单位为毫克每千克(mg/kg); 
   c ——从校准曲线得到的三聚氰胺溶液的浓度,单位为毫克每升(mg/L); 
   V——试样定容体积,单位为毫升(mL); 
   m——样品称量质量,单位为克(g)。 
6.2.3.2 计算结果有效数字 
   通常情况下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;结果在0.1~1.0 mg/kg 时,保留2位有效数字;结果小于0.1 
  mg/kg 时,保留1位有效数字。 
6.3 平行试验 
   按以上步骤,对同一样品进行平行试验测定。 
6.4 空白试验 
   除不称取样品外,均按上述步骤同时完成空白试验。 
6.5 方法检测限 
   本方法的检测限为0.05mg/kg 。 
6.6 回收率 
   在添加浓度0.30 mg/kg~100.0mg/kg 范围内,回收率在93.0%~103% 之间,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% 。 
  
  
    7 精密度 
   本标准精密度数据按照GB/T6379.1 和GB/T6379.2 规定确定,其重复性和再现性值以95%的置信度
  计算。 
7.1 重复性 
   在重复性条件下,获得的两次独立测量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,样品中三聚氰胺含量范
  围及重复性方程见表3。 
   如果两次测定值的差值超过重复性限r,应舍弃试验结果并重新完成两次单个试验的测定。 
7.2 再现性 
   在再现性的条件下,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再现性限R,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含
    量范围及再现性方程见表3。 
表3 三聚氰胺含量范围及重复性和再现性方程
  
  
  
    |  成分 | 
    
   含量范围(mg/kg) | 
  
   重复性限(r) | 
  
   再现性限(R) | 
   
 
  
   
    |  三聚氰胺 | 
    
    0.3~100.0  | 
    lgr= -1.260+ 0.9286 lgm | 
    lgR= -0.7044 + 0.7744 lgm  | 
   
 
注:m 表示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,单位为mg/kg 。
  
  
7.3 重复性与再现性参考值 
   表4列出了m在不同范围时的r与R值,供参考。 
  
      |  m(mg/kg) | 
       0.30~0.40 | 
       0.40~0.50 | 
       0.50~1.00 | 
       1.00~2.00 | 
       2.00~2.50 | 
       2.50~10.0 | 
	  
   
        |  r  | 
         0.02 | 
         0.02 | 
         0.03 | 
         0.05 | 
         0.10 | 
         0.13 | 
	    
   
    
          |  R | 
           0.08 | 
           0.10 | 
           0.12 | 
           0.20 | 
           0.34 | 
           0.40 | 
     
      
            |  m(mg/kg) | 
             10.0~20.0 | 
             20.0~40.0 | 
             40.0~60.0 | 
             60.0~80.0 | 
             80.0~100.0 | 
             80.0~100.0 | 
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|  r | 
               0.47 | 
               0.89 | 
               1.69 | 
               2.46 | 
               3.22 | 
               3.22 | 
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 R | 
                 1.17 | 
                 2.01 | 
                 3.44 | 
                 4.71 | 
                 5.88 | 
                 5.88 |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
    8 试验报告 
	
   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: 
   a) 鉴别样品、实验室和分析日期等资料; 
   b) 遵守本标准规定的程度; 
   c) 分析结果及其表示; 
   d) 测定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; 
   e) 对分析结果可能有影响而本部分未包括的操作或者任选的操作。 
  
  
    9 质量保证    a) 操作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,并具备从事相应实验技术的能力;        b) 仪器及相关计量器具应通过检定或校准,并在有效使用期内;    c) 宜采用有证标准物质,若采用自配标样,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对自配标样进行验证;    d) 原料乳样采集和保存应严格执行本标准和国家相关规定,实施全过程质量保证。 
  
    10 注意事项    a) 如果保留时间或柱压发生明显的变化,应检测离子交换色谱柱的柱效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;        b) 使用不同的离子交换色谱柱,其保留时间有较大的差异,应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;        c) 强阳离子交换色谱的流动相为酸性体系,每天结束实验时应以中性流动相冲洗仪器系统进行维
    护保养。 
  
  
    附录A  
	
(资料性附录) 
三聚氰胺参考色谱图 
  
 
 |